我离开外企,来到民企的第278天( 七 )
民企的队伍,在最初就是一个各自不同的小队伍,有人能思考,有人能干活。基于这种不同的人的小规模合作,民企逐渐发展出越来越大的部门,各个部门在招聘的时候,更看重的是专业能力,而不是普世性的质素。更何况,汇聚在民企中的人有着非常多元的经历和背景,来自外企,来自民企,来自乙方,还有本企业培养起来的管培生。
在这样复杂的面孔背后,还有一个令人遗憾的真相:不太高的Pay。
所以你不能指望招来斯坦福的MBA,不能指望招来有5年以上外企经验的中层经理,他们的薪资已经远远高于你可以给的。但你必须带着这支队伍前进,如果你想做出一样漂亮拿得出手的东西,唯一的方法就是——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对人才的判断标准,去了解他们每个个体,根据他们的背景、优势、动机和愿望安排具体的工作,需要花更多的心力去琢磨,谁和谁可以组合在一起,谁和谁最好不要接触,谁可以放心让他自己跟Agency开会,谁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项目,必须事事盯紧指导。
- 【津云微视·纪录】中秋 教孩子吟唱一首古诗吧
- 贷款公司以逃治逃 “老赖”讨债讨进监牢
- 新机场两万多村民迁新居
- 不会把孤独轻易呈现
- 乌苏里江上游发生超保洪水
- 守护江中那一抹“微笑”
- 打破“寒门难出才子”的窘境
- 滴滴司机出车前须先“考试”
- 披上“彩衣” 杨浦大桥昨晚调试灯光
- 唯一和近视风险强烈相关的因素 不是屏而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