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市场现状:七大利率如何传导?——利率市场化专题(上)( 九 )

但是,金融约束与利率管制的逻辑是自我削弱的。金融约束成立的前提是金融市场不发达,而金融约束却又帮助促进金融深化,这使金融约束的效果无法长期持续。一方面,随着金融市场逐渐成熟,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在加强、而管制带来的益处则在减少,引导我们转向更高效的资金配置方式;另一方面,随着金融深化,利率管制下适用的数量型货币政策逐渐变得低效,而通畅的利率传导机制是实现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转型的必要条件,因此货币政策的转型要求也督促我们建立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

中国利率市场现状:七大利率如何传导?——利率市场化专题(上)

1.3

更可靠的货币政策——从数量型目标到价格型目标

新时代下中国货币政策亟需转向价格型目标。

过去中国长期实行盯住数量型目标(M2)的货币政策,这在过去以银行为主导、其他金融市场发展受管制的大环境下既易于统计又易于管理,也能达到央行期望的效果。但近年来银行理财、资管产品等金融创新崛起,使得M2统计指标失真,同时不再易于管理、也更难用于调控经济。正如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所表述,“随着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发展,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愈加复杂,M2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都在下降”,这使中国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转型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