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国无外交,国强必利器:《红海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弱国无外交,国强必利器:《红海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来源是熙熙天下。
弱国无外交,国强必利器:《红海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弱国|利器|告诉|李鸿章---
春节刚过,电影《红海行动》就隆重推出,在国人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在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既有强烈的振奋感,也有沉重的历史感。
弱国|利器|告诉|李鸿章---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强烈的振奋感就不用多说了,电影反映出中国海军已经驶入深蓝、走向远洋,有能力保护海外的每一个中国公民。尤其是影片中的蛟龙特战小分队,装备精良,机智勇猛,不畏强敌,在海外执行任务,打出了军威、国威,足以令每一个中国人自豪和感动。
沉重的历史感,是因为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是戊戌变法120周年的纪念之年。两个甲子之前的中国,积贫积弱,经历了无数屈辱和苦难,沦落为一个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的弱国。
任何一个有历史记忆的中国人都知道,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使中国在西洋人和东洋人的坚船利炮面前屈辱地低下了曾经高昂的头胪,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尤其是甲午战争,败得惨烈,败得沉痛,可以说是一败涂地,泱泱中华从此成为了倭人的奴隶。高升号被日本人击沉,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灭,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的残骸至今仍然在日本陈列着。
战败后,李鸿章在日本马关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经历更是深深地刺痛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神经,堂堂大国宰相在谈判的过程中竟公然被枪击,虽苦苦哀求,却求不到对方半点让步和怜悯。
这实为世界外交史上罕见的,也是最大的耻辱!这就是一个战败之国、一个贫弱之国所必然的下场。
历史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贫弱的国家,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无任何尊严可言,更谈不上什么外交。这也正如一位外交官所言“军队所得不到的,休想靠外交获得”。精明强悍如李鸿章,在战胜国面前也只能惶惶如丧家之犬。
弱国|利器|告诉|李鸿章---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今天,时代已经变了,战争的形态已经变了,侵略的方式已经变了,但“弱国无外交”这一定律从来没有改变。中华民族一天未曾实现复兴,一天所面临的仍然是极其严峻的形势。电影让人振奋,现实仍不得不令人警醒。
而国家强盛依靠什么?正如电影中所表现的,是执有利器的强大军队。没有利器在手,就如手无寸铁的巨人面对全幅武装的猎手,那怕再勇猛、再顽强、再机智,依然逃不脱被击垮、被杀戮的命运。
有西方媒体曾这样评论我海军“近期而言,中国的蓝海野心很可能仍无法实现。一艘经过翻修的苏联的航母、反舰弹道导弹和几艘不具备隐形能力的核潜艇并不能让解放军海军在远离本国海岸的海域执行复杂的作战任务”。
这个评论虽然有失偏颇和刺耳,但也算是一个恶意的提醒。现在到远洋去,我们还缺少大型的投送工具,比如航母,比如远程运输机、轰炸机,比如远距离精确打击武器,这些方面正在发展,还需要长足的发展。
弱国|利器|告诉|李鸿章---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120年前的戊戌变法,以轰轰烈烈开始,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甲子轮回,今年又是一个戊戌年,又处在一个大变革、大转折的时代,我们如何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如何抓住历史的机遇,这应该是《红海行动》给予我们的最深刻的启示。
也是值得每一位有历史责任感、有民族责任感的中国人所应思考和回答的最现实的问题。
- 外交部发言人:贸易战解决不了问题,只会损人害己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秦刚任外交部副部长
- 外交部:中方对朝美双方积极互动感到高兴
- 日右翼分子脚踢慰安妇铜像 外交部:辱人者必自辱
- 外交部就美国召回与台湾“断交”拉美三国代表等答问
- “五不”“四不能”原则体现中国外交特色 彰显中非团结合作
- 外交部迎来最年轻副部长 部长助理秦刚履新(图)
- 英军舰驶入西沙群岛领海 中国外交部:敦促停止挑衅行为
- 中国参加太平洋岛国论坛遭主办国瑙鲁阻挠 外交部回应
- 中方对栗战书即将访问朝鲜有何期待?外交部回应